Write My Essay For Me at EssayStudio Student Help Service Power Your University Essay Help Here. Write My College Essay for Me Service. Do My Finance Assignment. Write My Thesis For Me Cheap Assignment Help

变革性技术项目专项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召开

2021年3月27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仿生假肢手感知与控制的神经信息解析和交互技术研究”项目仿生假肢传感器件与新型神经假肢评估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召开。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特邀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樊瑜波教授,苏州大学孙立宁教授,各课题负责人及课题主要骨干等百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共有10个报告,围绕会议主题“传感器件与新型神经假肢评估”展开了丰富深入的学术讨论。苏州大学孙立宁教授、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刘志远研究员、中科院半导体所裴为华教授和中科院纳米所张珽研究员团队,分享了人机交互传感器相关研究。交大蓝宁教授团队和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毕胜教授团队分享了神经假肢手的感知和康复应用评估等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樊瑜波教授做主旨报告,分享了对康复工程发展的一些思考。

↑线下参会全体人员合影(后排左六:孙立宁教授,左七:樊瑜波教授)

蓝宁教授团队发布新一代假肢手变革性技术的新进展

3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神经康复工程实验室蓝宁教授团队应邀于Research发表观点性论文“Next-Generation Prosthetic Hand: from Biomimetic to Biorealistic”。(DOI: 10.34133/2021/4675326)

神经假肢手是重建上肢截肢者手功能的辅具设备。为截肢者提供自如而灵巧的手功能控制是神经科学和康复工程半个多世纪以来契而不舍的追求和巨大挑战。人手的精细操作源于人体复杂的感知与运动神经控制系统。而目前肌电假肢手的功能性和灵巧性仍与人手相差甚远,主要是缺乏触觉和本体感觉,以及柔顺性驱动。本文提出了新观点,指出新一代神经假肢手的设计,需要从生物仿生的模仿转变为生物逼真的实现,通过修复人体感觉运动系统的生物真实构造和功能,重建假肢手与人体感觉运动系统的无缝融合,达到与神经系统信息与行为的类同性,从根本上改善假肢手的功能性和灵巧性。

论文由蓝宁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项目团队共同完成。文章介绍了团队正在开发的新一代假肢手变革性技术,包括:生物真实性的BMI(Brain-machine Interface,脑机接口)解码方法、高密度肌电(HD-EMG)真实运动意图识别,基于诱指感(Evoked Tactile Sensation)的无创触觉反馈、仿人纳米电子皮肤传感器、神经肌肉脊髓反射柔顺控制、以及超弹性连续体结构假肢手。

这些变革性技术的研发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其中基于诱指感的无创触觉反馈技术和高密肌电真实运动意图识别技术已经进入人体临床试验,团队正在评估其对假肢手功能提升的作用和贡献。

图:人手的感知运动控制系统和新一代生物真实假肢手.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成立40周年庆,及2020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大会暨创新医疗峰会召开

2020年11月21日,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康复工程分会主办的“2020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大会暨创新医疗峰会——S12康复工程新进展与新趋势”,通过线上直播方式举行,线上参会人数达3745人。

会议邀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部运动系统与康复医学项目主任窦豆,和 6位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包括上海交通大学蓝宁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张明教授、清华大学季林红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樊瑜波教授、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李光林教授、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李增勇教授,针对康复医学和康复工程领域的资助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相关重点研发项目的最新进展做专题报告。

蓝宁教授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仿生假肢手感知与控制的神经信息解析和交互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就人体感知运动控制在神经运动康复中的转化应用做了特邀专题报告。

↑线上参会截屏(左上依次为:樊瑜波教授,张明教授,季林红教授;左下依次为:蓝宁教授,李光林教授,李增勇教授)

变革性技术项目专项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召开

2020年11月7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仿生假肢手感知与控制的神经信息解析和交互技术研究”项目仿生假肢神经信号解析传导与柔性驱控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召开。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特邀专家浙江大学唐孝威院士,专家组成员中科院上海神经所蒲慕明院士,南京医科大学励建安院士,清华大学季林红教授,各课题负责人及课题主要骨干等近百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共有10个报告,围绕会议主题“神经信号解析传导与柔性驱控”展开了丰富深入的学术讨论。中科院脑智中心崔翯研究员团队和浙江大学张韶岷研究员,分享了大脑运动控制神经机制和脑机接口相关研究。交大蓝宁教授团队分享了运动控制系统建模、脊髓外周运动控制神经机制及其在神经假肢中的应用等研究。浙大李铁风教授分享了软体智能材料与人工肌肉研究。

↑线下参会全体人员合影(前排左七:唐孝威院士,左八:励建安院士)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仿生假肢手感知与控制的神经信息解析和交互技术研究”项目中期总结会圆满落幕

2020年8月8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仿生假肢手感知与控制的神经信息解析和交互技术研究”项目中期总结会,在线上以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Med-X研究院为主会场召开。项目责任专家骆清铭院士,特邀专家杨广中院士,专家组成员中科院上海神经所蒲慕明院士,南京医科大学励建安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樊瑜波教授,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李光林教授,清华大学季林红教授,以及国家辅助康复研究中心郑远长书记,国家科技部吴根处长等领导出席会议。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创始院长杨广中院士在开幕式上致辞。杨广中院士高度赞扬项目首席科学家蓝宁教授及项目组成员前期的大量研究投入,指出项目围绕“再造人手功能”的科学目标,提出结构仿生、感觉仿生、控制仿生的技术路线,对于变革假肢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上午,项目首席科学家蓝宁教授和各课题负责人,介绍了项目中期以来的总体进展。项目组基于“全面仿生”的核心理念,以仿生的感知反馈和柔顺控制为核心,利用主动功能材料、电刺激感知反馈、神经信息解析和神经控制建模等方法,深入研究了假肢手再造和灵巧功能的瓶颈问题。

↑线上会议参会人员合影

下午,项目组在Med-X研究院335“运动功能评测”实验室进行了现场演示。各单位集成的I型假肢手现已具备了连续体线驱动结构,上海交大周志鸿博士演示了通过无创经皮电刺激向截肢者回传触觉信息;深圳先进院姜乃夫博士演示了I型假肢手如何通过识别肌电信息,做出6中手势动作;上海交大牛传欣副研究员演示了神经拟态芯片控制下的假肢手可以完成戴帽子、取放生鸡蛋等柔顺操作。

成果现场演示

专家组听取汇报及观看现场演示后,认为项目上半期以来,各课题组能够统一目标,充分协作,取得了良好阶段性成果。项目组展示了“全面仿生”技术路线的合理性、可行性及创新性,实现了神经信息在假肢手和截肢者之间的“无缝传递”,为项目后期实现帮助截肢者手功能康复的变革性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 Older posts